【夏天到了】

中醫的夏天,始於立夏(立夏為第七個節氣,今年陽曆五月五日),止於立秋(今年陽曆八月七日)的前一日。亞特蘭大的學校好像是這樣過暑假的。

【夏天是什麼樣的季節】

皇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依說文,蕃是茂盛,秀是禾實。春天的開花作秀,現在要結實了。華(花)而不實, 就白開了。這就是夏天的任務。

夏天的六個節氣正代表了這句話: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小滿是指田裡的稻子和小麥雖沒有熟,卻已經盈滿了的意思。 「芒種」的意思是:此時稻子已經結實成「種」,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芒種」。一般芒種都在端午節前後。而過了芒種夏至便到了,「夏至」是一年中太陽的至極, 過了「夏至」,太陽又要南迴了,但這時地表的溫度才算穩定(天地氣交!接力賽交棒了。)天時是比地時早些,這就是陽為主導,陽領先陰。

【人如何適應這樣的季節呢?】

續前:「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像春天一樣的晚睡早起(請注意:不要晚過子時11點,我們的DNA習慣於萬古的長夜,才剛認識電燈。)不要討厭太陽,好像喜歡在外面趴趴走的樣子,流點汗,讓陽氣得到發洩。不要生氣,這樣能讓開出來的花(像剛培養起來的人際關係啦,春天剛長出來的小不點的毛髮啦,從身體內部剛轉出來的陽氣啦,)長得茁壯,結成果實。這叫順應夏天的天「氣」,也就是夏天的養”長”的方法 了(相對於春天的養”生”,冬天的養”藏”之道。)

不這麼做會怎樣?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傷了心,秋天就會生寒熱交作的病,沒有什麼氣血好收斂到身體裡面的。冬天就會生大病。所以說春天不能生怒氣,夏天也不能生怒氣。其實整年不能生氣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整年不能生氣不會憋死人嗎?前文已介紹過,生悶氣比生怒氣更恐怖。如何不生氣的中醫我還沒學到。我只知管情志的經絡是心經、心包經、小腸經、肝經。既然生氣免不了,這些經絡就要常常疏通。

人要是生怒氣,怒傷肝。中醫說肝藏血,心主血脈。不談五行的相生相剋,光從這上下游的關係,就知如果肝臟突然多供血,或少供血給心臟,心臟是會受傷的。對了,中醫的中並不是中國的中,而是中庸的中。五行其實是講五臟六腑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任何一臟腑太過或不及會影響人體整個運作。

記得以前說春天傷肝後夏天會得寒病,現在說夏天傷了心,秋天就會生寒熱交作的病。情形是比較嚴重了。相應於一整年天地的生、長、收、藏變化,人體的氣血運 動是升、浮、降、沈。夏天浮到體表來的氣血有鞏固體表的任務。用中醫的說法,健康的人是陰平陽密。陽密就是體表鞏固,就是背後的太陽膀胱經很通暢。這正是夏天的任務,所以要喜歡太陽,喜歡在外面趴趴走,多運動。最好能於清晨或傍晚,在涼爽的河、湖邊或公園。流點汗,讓陽氣得到發洩,可以打通經絡,掃除積存的垃圾,增加氣血循環效率,延緩老化,促進健康。不能整天呆在冷氣房。但如果不量力而為,過度激烈的運動會汗流太多,對心臟負荷太大,所以也要中庸。最忌諱的是流汗後馬上進冷氣房,則汗無法排乾淨,或馬上喝冰水,則把氣血往內收藏。這就模擬了冬天的環境,讓身體忽夏忽冬無所適從,難怪秋天就會生寒熱交作的病。若說游泳, 洗冷水澡,三溫暖很多中醫生並不贊成,個人則宜中庸為之。

【談心】

夏天是心臟,心經, 心包經當令的季節,心主血脈,心藏神,在志為喜,過喜傷心。心如何藏神,過喜如何傷心?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後發狂是最好的寫照:「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湧上來,迷了心竅。」心屬火,夏天主氣是暑氣,暑氣是比其他季節的熱還熱的火邪,並且還帶著濕氣。迷了范進心竅的痰正是濕氣。夏天暑氣最傷心,因為氣溫高,人體為維持恆定體溫,要出汗散熱,故心要快跳,加重了負擔。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傷心。若水分補充不及,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也加重心臟負擔。

心, 小腸相表裡,夏天容易犯腸炎,瀉泄。暑氣夾帶的濕氣是脾藏的剋星。脾胃又相表裡,所以夏天容易胃口不好。脾胃為後天之本,胃口不好就長不好。

夏天 飲食宜清淡。可吃些苦的食物瀉心火,如苦瓜,苦茶等。多吃豆可健脾利濕的東西,如綠豆湯、綠茶、荷葉粥、蘆 根、西瓜等。適宜夏天吃的健脾豆類包括:綠豆,赤小豆,荷蘭豆等。特別有利濕的綠豆,薏苡仁,及養血、養心的赤小豆。

夏天應該多敲心包經,心包是心臟外的包膜,心包和心臟中間有心包液,心包液提供緩衝,讓心臟能自由的跳動。但如果心包液變多,則心臟感受到壓力,人就胸悶。

由於氣血浮到體表來,適合人體做各式各樣的運動如上述。宜設計針對自己弱點的運動,如下焦虛寒的人可做仰臥起坐。

總之,夏天要鍛鍊身體,要長,想像人像植物一樣有個年輪,所以夏天要能吃,要能動,又要防止心臟過度負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EP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