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Saint Must Walk Alone 聖徒須行己路

作者:陶恕Tozer

  世上大多數的偉人是孤獨的。「孤單」似乎是一位聖徒之所以為聖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人類墮落的初期,只有以諾與神同行,於是神將他提去。挪亞在異象中看見了神獨特的救贖,使他在洪水時代成為一個孤單的人。

  亞伯拉罕在神的呼召中,必須離開本地、本族、本家,走上孤單的路。在那個世代裏,他孤單地像天空中的一顆晨星。根據聖經的記載,當他行在人群當中時,神未曾向他說過一句話。例如他的周圍有撒拉、羅得、僕人以及迦南人等時,只有當他俯伏在地,或在立的的祭壇旁,以及那大而可畏的黑暗臨及他時,他才能聽到神的聲音,並且知道自己是神所特別賜福的人。

  摩西是另一個被神孤立的人,他一生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曠野裏渡過。也只有當他在孤單致極的時候,神才從燃燒的荊棘裏向他顯現。

  紀元前的眾先知,他們之間有很不同的特點;但卻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強逼自己的孤獨。他們愛自己的同胞,榮耀先祖的信仰。但是,他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的忠心,對以色列國的福祉,迫使他們長期以沉重的心懷遠離群眾。一個呼喊:「在我弟兄中,我是個陌生人,在我母親撫育的孩子中,我是外邦人。」不經意的道出了這些人的心聲。

  最顯著的情景,就是摩西和所有的先知們所描述的那一位獨自走上十架的道路,週遭眾多的人群,也無助於祂那深邃的孤單。

'Tis midnight, and on Olive's brow
The star is dimmed that lately shone;
'Tis midnight; in the garden now,
The suffering Savior prays alone.
'Tis midnight, and from all removed
The Savior wrestles lone with fears,
E'en the disciple whom He loved
Heeds not his Master's grief and tears.

《虞美人》

子夜橄欖樹枝頭,星光深幽幽;
此時此刻庭院裡;救主痛心獨自禱告久。

子夜寂然空幽幽,救主哀兵搏;
縱是鐘愛諸門徒,終究枉費師父苦淚流。

祂孤單的死在幽暗中,祂榮耀的復活,沒有人看見;祂豪邁地走出墳墓,也沒有人看見。人所能加給祂的見證或榮耀,又都是在祂復活升天之後了。

  許多事在一般人看來只是一種浪費與犧牲,但這些事卻為神的眼目所眷顧,所視為寶貴的。人對於這些事常有一些出於熱心、好奇、好意與輕率的勸勉,但是這反而阻礙了那「等候的靈」——一種「在神隱密處與神相交的靈」

  一些忠於傳統的信徒,聽了這個陌生的真理,會本能的反應說︰「哦!我不會孤單,因為耶穌說「我永遠不會離棄你」、「看哪!我與你們同在」,基督與我同在,我怎會孤單呢?」現在,我並不想傷害任何基督徒的心靈,只是願意指出,你們所述說的許多真理與說法,仍然滯留在想像與幻覺,並未以實際的經歷來證實。

  一個不認識「孤單」的基督徒,只是證明他從未經歷過「獨自與神同行」,而以從群眾中得到的許多支持與鼓勵,視為「神與我同在」的結果。

  現今「團契」的意義,常被誤解為——團聚在一群友善、有愛心的人群中,基督豐富的生命與祝福就會加倍地彰顯。錯了!請你們時常記得「你無法藉群眾的力量來幫你背十字架。你的十字架只有你能背,永遠是這樣的。十字架對你而言永遠是孤單的;你必須單獨地面對你的十字架。」一個人可能被廣大的群眾所包圍;但他只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很明顯地他就成為一個被孤立的人。沒有一個弟兄、姊妹、父母、親戚、朋友能幫你背十字架。人只會不斷地反對你,直到你放下你的十字架為止。

  孤單的痛苦是源自我們的天性,神造我們是要群居的。要有人們相伴的的慾望是絕對順性和正確的。一個基督徒的孤單是因為在非神的世界裡與神同行的結果,這條路必須經常把他從與這個無法更新的世界的交往,甚至與好基督徒們的團契帶離。他那從神來的本能使得他向其他類似的人呼求情誼,那些人可能會瞭解他的期盼,他的渴望,他那在基督的愛裡的專注,因為在他的朋友圈子裡,幾乎無人能分擔他那被逼得獨行的內在體驗。無法得到人們瞭解的期盼,先知們只有把呼求呈現在控訴中,即使是我們的主也有如此的遭遇。

  一個經常活在主裏與神同在的人,他將無需群眾來瞭解他,在他心靈裏隱藏了一個花園,那是他與神同行的地方,他不是用腳去行走他的前程,乃是用心靈在默然地跟隨,且最後致使他成為這個世界的陌生人,及客旅。他在人群中行走,正彷彿跨出聖殿的撒迦利亞,默然地在等候神旨意滿足的日子,眾人只能猜測說︰「他看到了異象」。

  一個真正屬靈的人確實是很怪異的。他活著不為自己,卻想促進其他人的福祉;似乎一無所有,卻又像擁有無盡的寶藏;似乎願意神在人中顯為大,卻使自己逐漸消失;似乎關心天下事,卻總是保持沉默,因此他們常獲得「遲鈍」、「麻木」、「認真過度」的稱呼。於是眾人逐漸地與他疏遠,彷彿有一道深淵在他們中間;最後他們只好像瑪利亞一樣,「凡事存在心裏」。

  孤單的初步是強迫一個人重新轉回到神面前。「我的父母離棄我,我的神將收留我。」當一個人在人群中找不到情誼的時候,一旦他轉向神面前去尋求時,他就必發現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內室的獨居,可以認識到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內」。

  還有兩樣必須提及的:第一‧本文所談到的孤單的人,並不是一個驕傲的人,也不是那種很多文章所熱嘲冷諷的嚴峻的,自命清高的聖徒。他可能會感到自己是所有的人中最微小的,並且知道他的孤單是自己造成的。他何等巴望能與人分享,能與相似的心靈者敞開交通,但是周圍的宗教潮流並不鼓勵這種真實的流露,於是他只好閉嘴,只將他的憂傷向神傾訴。

  第二‧一個孤單的聖徒,並不是那些離群隱居,無視人類疾苦,只會終日眺望天國福祉的人。相反的,他的孤單使他更能體會那些破碎的心靈,更能撫慰被壓傷者的創傷。他的生命豐滿並洋溢著愛與親切。因為他被世界分別出來,所以他更可以把他所有的拿出來幫助別人。古聖徒伊卡特弟兄,是被認為從保羅以後至今最偉大的神秘主義與強調內室生活者。他教導他的學生說︰「假如你們的禱告已發現可以抵達三層天,而同時又想到一個窮人的家裏需要食物,你們應該立刻中止禱告,而去照顧那個家,神不會使你受到一點點的虧損,當你回來繼續禱告時,神將會使你又往上一層。」

  許多現代基督徒的弱點就是視世俗為家,他們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無可挽救的世界的努力,使得他們失去了屬天客旅者的身份,而變成他們原被呼召來反對的世俗道德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這世界認同並接納他們的現況。只有這句最可悲的話能形容他們──他們不孤單,但也不是基督徒。

**T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EP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