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夫妻倆從小都在中國的大城市長大;到了美國,反而多數時間住在小城鎮裏。我們越來越喜歡小鎮裏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基本上夜不閉户,從不鎖車這種和平環境。不知道這種情况還能持續多久。我覺得它和這裏基督徒、保守派、共和黨的比例高,教會多、政府小有關。我們很珍惜享受,也努力維持這種平安,願意通過主動的善意和鄰舍建立朋友關系。今年我們家梨樹大豐收;摘了好幾箱,根本吃不了、也存不住。我們就一袋袋送給鄰舍和孩子們的同學。我們未養孩子的時候養過狗。那時就已經發現誇奬別人的狗和孩子可愛(cute)是贏得友誼的最容易的辦法。當然這得是説實話。對我們而言,幾乎没有哪個狗和孩子不可愛。最近小城及附近出了幾件事,讓我們深思。

(一)Melanie的故事:文化影響社會

一個十九嵗的基督徒女大學生在晚上開車出去買點心,遇見一個青年男子要求給一個ride(搭便車),她不明智地答應了,結果她被强姦、殺害。而且殺手找到一個朋友,要了一桶汽油,把她的屍體焼了。這個被害者是白人,凶手是西裔,幫凶是黑人。這件事反映出道德、文化、種族和宗教幾個方面的問題。

從道德上看,這個女孩子作了一切基督教教導應該做的事:要“愛人如己”;“己所欲,施于人”;抓緊一切機會幫助別人;不用種族或階級的眼光偏待人,作一個膚色的“色盲”。她唯一缺乏的就是成熟:認識到世界的複雜和邪惡的真實。一個單身女性在晚上讓一個男人搭便車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做的事,無論她如何想作好事,需要先做好自我保護。那個凶手是被罪轄制,在犯罪的路上越滑越深。就跟説一個謊需要再説十個才能掩蓋一様;他從情欲到强暴到謀殺到焚屍滅迹,每一步都是被罪勝過後覺得不能不做的事。那個幫凶則是把朋友關系當作善惡標準,是典型的東方/南方文化中部落主義/宗族主義(tribalism)文化的行為。

從文化上看,這兩個男孩身穿印着一個hip-hop rapper(流行文化中的“美國快板”或“饒舌”歌手)頭像的T恤衫。饒舌(rap)是美國流行文化降到的新低,多數都倡導暴力、色情。許多歌手來自窮人家,通過文兿突然發了財,就開大車,帶粗項鏈,處處顯富。買他們光盤的“粉絲”多半也是來自類似背景,看見崇尚暴力的人成了發迹人物,就紛紛摹仿加入黑幫,造成最近幾年雖然總犯罪率降低,但是暴力犯罪反而上升。如果這個女孩稍稍了解流行文化,就會知道與這種人接近的危險。但是她可能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是一個甜美的温室裏的花朵;還没有真正進入社會就被毁滅。

從種族上看,許多黑人至今還没有認定自己是美國社會的平等的成員,這和他們必須通過相争才得到完全的民權這一歷史有關。按説五十年已經過去了,把他們當成受害者而得到法律優惠已經超過兩代人了。許多成功的黑人都認為應該取消政策偏袒,把他們當作是社會的平等的成員。很可惜他們的領袖多數都繼續自由派/左派思路(目前民主黨的主流),把人用種族和階級來劃分,把自己當作是弱者的救世主;通過政府行為劫富濟貧。一旦人接受這種“受害者心態”,看什麽都是苦澀的,對一切人都嫉妒,總想着多占便宜,因為覺得社會欠自己的。他們會不努力工作,因為覺得反正也没有希望。對家庭也不負責任,因為覺得人們對他們没負責任。這就是為什麽黑人有一半的孩子没有父親;無人管教,把問題代代相傳。西裔多數在社會問題上保守,强調家庭、勤奮工作、樂天滿足。但是雙語教育害了他們,讓他們一生都有語言問題,覺得自己是外人,溶不入主流,然後就很容易有“受害者心態”,這正是左派所希望的。

從宗教上看,那個受害者的家庭是基督教/新教福音派,强調個人重生得救的經歷和建立與神的個人關系。西裔一般都是天主教徒,生來就是,與信不信無關;他們一般根本不去教會,除非在婚喪嫁娶時。黑人一般都屬于黑人教會,其中的領袖的信仰多數是福音派的。但是因為黑人教會象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部落群體;牧師是酋長,維持社群的平安和權益;所以提高成員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變得比他們是否重生和成聖更重要;一個福音派信仰的黑人牧師却常常帶領一個表現得象社會福音自由派信仰的黑人教會。如果福音真正傳給那兩個男孩,讓他們也重生得救,這個故事就可能被改寫。

這個女孩的遺體(剩下來的部分)被作了一個基督徒的葬禮。我們教會聽説她的家庭還要付至少六千美金的喪禮費,就發起了一次特殊奉獻,結果收到了遠超過需要的捐款;其中許多是一兩塊錢的現金。結果我們答應付給她家一切有關的費用,包括外地家人來參加喪禮的路費、心理輔導等等;餘下的將用作別的慈善捐款。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至少可以對一個一個的人行善,讓世界在黑暗中還有一些光明。

(二)Roy的請求:警察需要耶穌

我們城裏最近來了一個新的警察總監。他是一個黑人福音派基督徒;在八嵗時信主受洗,十八嵗時重生得救。他曾經在好幾個城市工作過,成績卓著。他上任的第一個作為就是要給警察局建立一個牧師團(Chaplain corp.)。他聽説我們教會對社區的貢獻,覺得印象深刻,就特意來訪,并講了一些作警察的艱難以及他們的需要。

美國警察需要經過警察學院的嚴格訓練。那裏教導他們要剛强,平静、專業、不動感情地處理一切事。因此他們在上班時壓抑自己的情感好惡,大半表現得很有職業水准。但是人不是機器;回到家裏時他們常常發泄情感,結果使得家庭關系很緊張;常有酗酒、打人、孩子反叛、夫妻離婚等事發生。尤其是最近,因為流行文化影響,MTV一代的暴力傾向增加,在以上兩周之内小城裏出了兩件警察與罪犯槍戰,結果警察在任上捐軀的事件,這是小城裏23年未發生過的事。警察受到的壓力極大;他們需要可以信靠的人談話、交心、釋放壓力。作這様的事最好的就是他們的牧師(Chaplains)。

美國的軍隊、監獄、醫院以及球隊都設有(隨軍、隨監、隨院、隨隊)牧師。有些是領薪的,有些是志願的。因為美國政府是“政教分離”,所以警察的牧師都是不領薪的。這些志願的牧師都必須受過神學院教育、是一間教會的正式成員。他們要花時間輪流與警察一起駕車巡游;只要警察總監打電話,就需要去幫助。因為執法是一個在生死邊緣行走的職業,牧師一般要花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贏得警察的信任;但是一旦成了朋友,就會是知心的。作警察的牧師還需要在“政教分離”的邊緣上行走;公開禱告或祝福的時候不能提耶穌甚至上帝的名,但是私下談話則可以。Roy建議在職業幫助之外,私下抓住機會傳福音;讓警察成為基督徒,就可以有神的保守、心理的平衡、以及永生的盼望;讓他們的家人知道,即使他們在任上捐軀,也是去一個更好的地方。

(三)Chelsea的遺願:行善到永恒

我們被教導説要與快樂的一起快樂,與悲傷的一同悲傷。最近有太多這様的事。附近另一個小鎮有一個十七嵗的基督徒女孩在街上騎自行車;一個人開車從家裏的車庫倒行出來,可能太急太快,没有看見背後騎車的女孩,就從她和她的自行車上碾過。她立即就死了。

Chelsea的父親是在我們教會栽植的教會裏面信主的,帶來全家得救。我們知道她的靈魂去哪裏;但是那些留下來的人有很多的痛苦和疑問。信耶穌不保證我們不受苦難,但是讓我們知道在活着的時候應該怎様行;并且若我們在不知道的時候離開世界,也知道我們的去處。

Chelsea留了一頭美麗的長發,是准備捐獻給癌症病人作假發的。現在她的意願被滿足了。她的頭發將妝扮許多作化療的病人,而她的靈魂將在天堂裏微笑。

(四)提前的萬聖節:愛鄰如己

附近一個城市有一個6嵗小女孩兒得了腦瘤,不能醫治。她的最後願望就是能在萬聖節出去trick or treat(孩子們妝扮成怪物之後沿街挨户要糖吃)。因為她的腦袋已經腫大變形,不可能活到今年的萬聖節了。她住的街區就自發地組織起來,裝扮了整個街道上的各個家庭,把萬聖節(對那個街區而言)提前了一個月。這個孩子如願trick or treat,兩三天後就死了。那孩子是否信耶穌我們不知道;但是因為她死在“知善惡的年齡(12嵗)”之前,也許神會憐憫和拯救她。聖經對此没有應許,但是我們可以信靠神的審判的公義。那個街區上各家雖然不可能都是基督徒,但是他們活出了基督教文化的精髓,即“愛鄰如己”。

(五)善惡之争:勇氣帶來自由

我們教會中有幾個軍官和士兵要去伊拉克服役。在主日崇拜時叫他們站起來,讓大家認識他們和為他們禱告;結果全體起立,為他們鼓掌,表示支持和感謝。世界上善惡之争是實在的;自由是靠勇敢的人維持的。美國國歌的最後一句就是:“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星條旗飄揚]在自由之地和勇士之家之上)”。有人願意付出生命來給你自由,為什麽不感恩呢?耶穌基督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保證給一切信徒不再受罪轄制的自由。對此的感恩和隨之而來的順服是一切屬靈生命的根基,也是西方文化中一切高尚之事的來源。然而接受耶穌的前提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的勇氣。只有勇敢和有正確信心的人才得自由。

(六)忙碌生活:參與就是主流;給予帶來快樂

這幾天餘下的事數不勝數。跟着孩子們,讓他們沿街敲門賣Cookies(甜餠),給他們的學校集資;發現孩子們的勇氣和交流、領導能力都超出我們自己。參加了孩子們小學的豐收節;在許多游戲之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兩個:一個老師坐在水箱上一塊活動板子上,孩子們争着排隊扔球;若是撃中靶心,老師就掉進水箱,激起一片水花和一陣歡呼。另一個老師(校長)被學生們投票選中,必須親吻一只山羊;去年是一只小猪。這些老師們謙遜降卑的行為大大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完全没有做老師高高在上的味道,而是與民同樂。參加了大女兒高中的管弦樂團演出和義賣。看見身穿黑色落地長袍、婷婷玉立的女兒作首席小提琴手的魅力。看見她在查經班裏的許多夥伴都在樂隊裏,就知道這些基督徒孩子們會繼承西方文化的優秀成分。參加了孩子們的音樂教師聯合會組織的鋼琴聖詩演奏會,以及隨後帶孩子們出去吃冰激凌慶祝。帶孩子們參加教會裏兒童合唱團的演出,以及自己志願去給敬老院裏的老人帶查經。不久就會得到機會;還可以帶着孩子們參與。許多美籍華人抱怨不能融入主流,那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置身社會之外,不肯參與,不肯了解別人。只等着別人來尊重和照顧他們。其實生活就是這様:想得到生命的會失去生命;肯付出生命的反而得到生命。在還能給予的時候給予,在還能快樂的時候快樂;其餘的就不歸我們安排了。

** Apollos 轉自http://blog.sina.com.cn/apollos1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EP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