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這麼忙碌、這麼辛苦,總是要慰勞自己一下!」
他又來了!
文‧彭琡靜 圖‧鄭國棟
人類是愛玩耍的動物,兒時是塗鴉、玩家家酒、在溪裡、在山邊野地和同伴遊蕩…(現代都會小孩可能玩線上遊戲);及長,課業工作之餘,玩耍項目變為需要花費或體力的活動,例如玩音樂、玩藝術、集郵、打球、登山、探險…。但通常愛玩耍的人類,比較健康。
這裡想談的玩耍,是指興趣、嗜好。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位很特別的校友──電物61級鄭國棟學長,他的嗜好是「槍」和「遙控坦克車」。鄭學長不單蒐集槍枝,去美26年,幾乎變成半個德州人,他親製子彈,也跟當地人一樣,年年到山林野地去打獵,獨自徜徉在悠悠山林間等候獵物,儼然像是19世紀的德州牛仔。鄭學長這種極富American style的特殊嗜好,可能是交大第一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鄭國棟學長精采的amazing hobbies。
第一把收藏Beretta 9mm半自動手槍
1974年,我離開台灣到美國求學,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唸電機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在芝加哥工作兩年。但寒冷的天候讓我決定回德州發展,因緣際會,回德州遇到的老闆,自美國陸戰隊退役,有玩槍的嗜好,耳濡目染之下,我開始蒐集槍枝。
小時候玩玩具槍,當兵也玩過槍,一般台灣男生或多或少對槍枝有些情感。我第一次在美國老闆家中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槍,大開眼界。也許從小埋藏心中愛槍的種子開始萌芽,沒多久,我向這位上司買了第一把槍,是Beretta製的9mm半自動手槍,彈夾可以裝15發子彈。這把手槍的大小,有點像當年在台灣服役時的45口徑手槍。
我老闆有賣槍執照,在美國買槍很容易,除了華盛頓D.C.和少數城市不允許居民擁有槍枝外,大多數的地方都可以合法買賣和擁有槍枝的。每一州有每一州的法律,在德州,除非買全自動的槍,或者是滅音器,須要聯邦政府批准外,其他槍種,走到店裡填個表,通過電腦的background check,付完錢,即可買到。
近幾年經常出現拿槍枝濫殺無辜的社會事件,誤導一般人對槍枝的認知。事實上,這個議題在美國已經爭執很久,但問題到底是出在槍還是出在人身上,有人認為,槍沒有問題,是人的問題,就像有人開著車子去撞人,那到底是車的錯還是人的錯?這是難解的問題,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副作用就是得面對一些極端行為的發生。
槍枝千百種,而我主要是蒐集軍用槍。我的第一把槍是Beretta的手槍,美國軍方的手槍就是這家公司做的。我那把槍和軍方使用的一模一樣,只是上面的刻印不同。軍方的有軍方的marking,民間使用的有它的marking。第二把槍是Colt(科特)做的AR15來福槍,現在美國軍方用的來福槍是M16,是全自動的。AR15是半自動式的M16。
US AR15 Carbine
第三把是中共製的MAK90。AK47是共產國家使用的全自動的來福槍,像蘇聯、打越戰的老共,都是用這種來福槍。我買的MAK90是半自動式的AK47。買了這三把之後,收藏就開始像滾雪球,越滾越大,越買越多。
槍枝蒐集是門大學問
槍枝蒐集,最主要是看I) 這把槍是不是Correct? II) 這把槍的狀況(Condition) III) supply跟demand:基本上,一把槍的製造工廠還繼續大量製造同樣的新槍,supply充足,隨時買的到,那這把槍就沒有蒐集價值。
何謂這把槍是不是Correct?我舉兩個例子:
每一把槍都有一個Serial Number。早期的時候,槍的大零件上都會打上同一個Serial Number。如果有一個零件的號碼不一樣,那這個零件是從另一把槍上換過來的,從收藏的觀點來看,這把槍就不是Correct,就算打靶可以打的很準,但收藏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再以我們以前當兵用的M1步槍為例:M1步槍是美國製造,它主要有兩個製造階段:二次大戰時期和韓戰時期製造。二戰時期時有兩個製造工廠:Winchester 和Springfield Armory。這兩個工廠製造的M1步槍,只有在Receiver上打了Serial Number,其它所有的零件上都沒有Serial Number,只有打工廠的代號WRA (Winchester)或SA(Springfield Armory),再加上Drawing Number。這兩個工廠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換通用的,以Winchester為例:如果在Winchester的M1步槍上有SA的零件,就算每個零件都像新的一樣,但從收藏的觀點來看,這把槍就不是Correct,收藏價值就差了點。
那如果一把Winchester的M1步槍上所有的零件都是Winchester製做的,那這把M1步槍就Correct了嗎?那也不一定:前面提到所有的零件,除了刻有工廠的代號外,還有刻Drawing Number(藍圖編號)。每一個零件在製造時,都是按當時的Drawing Number製造的。Winchester前後一共製做了五年的M1步槍,在這五年中很多零件的Drawing Number曾改變過,甚至變過好幾次。雖然新的零件和舊的零是可以互換,但零件上打的Drawing Number卻可能不一樣。一把Winchester1943年1月製造的M1步槍,每一個零件都應該是有1943年1月時的Drawing Number,如果Drawing Number不對,那這個零件一定不是這把槍原出廠時的零件,那這把槍就不是Correct。一把槍零件是mix match的,對shooter而言是無所謂的,但對collector而言,就沒有收藏的價值。
如果槍是Correct的,那我們再來看這把槍的Condition:是95%的condition、99%的condition、還是99.9%的condition?價錢可以差幾十幾百倍。
槍有很多配備,例如槍背帶在不同時間是不一樣的,二次大戰時的M1步槍槍背帶是皮的,到了韓戰就變成像帆布那樣的質料,所以說,什麼時代的槍就應該配什麼樣的槍背帶。刺刀也是,二次大戰的刺刀跟韓戰的刺刀也不一樣。狙擊槍上的望遠鏡,望遠鏡架在槍上的望遠鏡架(scope mount)也有講就。其它如彈匣、清槍工具,…等等,很多學問在其中。
我剛開始是蒐集美國槍,先收集越戰時的槍,再收集二戰的,一次大戰的,和古巴戰爭的。後來蒐集變廣,開始收集像德國的、英國的,法國的,瑞士的、俄國的、埃及的、日本的、捷克的、各種樣式都有。對槍枝研究越深入,了解越多,就越投入,每次看到一把值得收藏的槍,忍不住會想要買下來。我有一個很大的槍的保險櫃,槍都放在裡面,槍櫃現在放在美國,不能帶回台灣來。
German HK91
自製子彈
有槍以後就開始打靶啦,打了一陣子之後,覺得買的子彈不夠準,於是開始自製子彈,研究如何才能打得更準。
子彈(Ammunition)分成四個部份(Component):彈頭(Bullet)、彈殼,彈殼裡面有火藥(Powder),火藥的下面彈殼底部裝個底火(Primer)。基本上,槍的撞針打到底火,底火就會發火,燃燒火藥,燃燒後就有氣體,那氣體就把彈頭順著槍管推出去。
不同槍用不同子彈,大家都可以了解.。同一把槍用固定的子彈,但子彈的四個Component都是可以調的:彈頭有不同的重量,有不同的型狀,是打靶用的?還是打獵用的?火藥有不同的burning rate,藥量也可以放多一點或少一點。彈殼外面的Dimension是固定的,但彈殼如果重一點,彈殼的厚度就厚一點,彈殼內的容量就少一點,會影響氣體澎漲的壓力。不同牌子的底火,burn rate也不同。彈頭裝入彈殼內的深度(會影響彈殼內的容量,壓力)等等,都要考慮。市面上的子彈一般的槍都能使用,但不同槍的槍管長度,槍管重量,槍管內來福線的轉速,等等,都會影響準確度。打靶不是說把子彈放進槍膛,瞄準好,閉氣,摳板機,彈頭就會擊中紅心,裡頭有很多學問。除此之外,做打靶的子彈只要在靶紙上打個洞,和做打獵的子彈要穿過厚皮,骨頭,讓獵物一槍畢命,考量是完全不同的。所謂自製子彈就是買做子彈的機器,買做子彈的四種Component,把這四種Component組裝成子彈,讓這子彈去match你的槍。聽起來很複雜,但也很有樂趣。我忘了提一點:最好要買一個量彈頭離開槍口速度的機器。對於不同子彈component的combination試驗,可以量彈頭速度的mean value和standard deviation。
打靶比賽有很多種,小口徑的手槍(0.22吋),後座力小,相對打不遠;大口徑的手槍後座力較大,可以打25碼、50碼。長槍則有軍用長槍跟非軍用長槍,用立姿、臥姿、坐姿,打100碼、200碼、600碼。
100碼,20發
在德州山林間打獵
參加比賽的好處是會碰到同好,交換心得,我自製子彈做得這麼高興,都是和同好交換心得而來。又參加槍枝的club,開始認識朋友,後來碰到有些人喜歡打獵,就跟著想打獵了。
在德州主要是打鹿,問題是要去那裡打鹿呢?鹿有其生活習慣,只分佈在某些區域。而且,德州大部分的地都是私人擁有,所以不是想打鹿就可以去野地裡打,野地都是有主的。這時候該去找誰?這就要靠認識的朋友幫忙了。
這些私人土地的地主們早就把地租出去了,大部分出租給三、五位合租的hunter。這些人一年一年續租,除非是現有的人要退出,剩下的人邀你加入,不然的話是沒有機會的。我很早就想打獵,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我們合租的那塊地,有兩百多英畝,是荒山野地,普通的車子開不進去,自己須要買pickup(小貨車)。同時也須要小貨車才能把打到的鹿運出來。在野地裏,我們蓋個工寮,沒有水電、瓦斯、沒有廁所,所以自己要帶睡袋、水、瓦斯桶去。
很多人可能受到影片《小鹿斑比》的影響,認為打鹿很殘忍,但要知道,現在的鹿已經沒有像獅子老虎那樣的天敵了。美國政府基本上是靠獵人打獵來控制鹿的數量。
在美國打鹿,有「deer season」,德州是每年11月的第一個周末到1月的第一個周末。不是deer season時不准打鹿。在deer season時只有買了打獵證照(hunting license)的人才能打鹿。州政府會看每一區鹿的數量、和公鹿母鹿的比例,規定這一個deer season每個獵人可以在那一區打幾隻公的、幾隻母的。他們透過這種規則,來控制鹿的數量。
獵人去買打獵證照時,證照會附些tag。Tag上會印這個tag是給公鹿還是給母鹿的。當你打到獵物時,必須拿正確的tag,綁在鹿耳上面證明。另外還要在tag上面簽下今天的日期,鹿的性別及在什麼地方打到的,並且記下打獵證照的number。當tag用完了,這個deer season就不能再打了。除了deer season,還有turkey season、dove season、duck season,不同season可以打不同東西。打天上飛的跟打地上走的槍枝也不一樣,地上走的用來福槍打,天上飛的要用散彈槍打。
再回來談打鹿。當你看到一隻鹿,要打那個部位?頭、肚子、心臟、還是腿?這些都要預先了解,鹿的生命力很強,即使打到了,但沒打到要害,鹿逃到野樹林裡,想追也追不到。既使打到要害,鹿也可能跑個幾十碼才會倒,在滿佈樹叢的野地裏,想找到打到的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也是打鹿的樂趣之一。
不是每次去打鹿都會看到鹿,也不是每次看到鹿都會打到鹿。比如說鹿在快跑時就無法打,鹿的要害被樹擋住也無法打。
至於打到鹿之後的工作,得先進行field dressing(清除內臟):把鹿的肚子剖開,拿掉全部的內臟。field dressing之後,下一部是進行肉塊處理:你可以自行把獵物吊起來剝皮、切割肉塊,把腿肉、胸肉一條一條切割下來,裝進塑膠袋裡帶回家冰凍起來。也可以付六十美元,把整隻鹿送到meat processing plant(肉工廠)切割,肉工廠會幫你做處理:該做steak的肉就切成steak,該做紅燒的肉就切成肉塊,零碎的肉就做成絞肉。我一個season可以打3、4隻,所以還特地買了一個冷凍櫃;放在冷凍櫃裡,慢慢吃可以吃一年。好部位的肉,我們拿到熟識的中國餐館,請他們做鐵板蔥爆鹿肉。絞肉的話,老美會做成漢堡或香腸,我們是把它包成鍋貼,味道非常鮮美。
回台灣改玩遙控坦克
回到台灣之後,沒有槍可以玩,不能做子彈,不能打靶,不能打獵,只好另找其他嗜好,後來找到遙控坦克,這也許跟我服役時是裝甲兵有點關係吧。剛開始我是做靜態模型坦克,模型坦克分為1/72、1/35、1/16…等尺寸,意思是假設一輛坦克原本的size是one,模型坦克就是原尺寸的1/6、1/16、還是1/35、1/72…的意思。
玩靜態模型一段時間以後,覺得不太過癮,慢慢開始接觸到遙控坦克。遙控坦克要到室外玩的話,大概要1/16或是更大的才行,1/35的只能在家裡面玩一玩。1/16的坦克,像個玩具般大概兩千塊的也有,比較講究,追求逼真的話,大約要花上兩萬元左右才能組裝一輛遙控坦克,接著可能再花個三、四萬去把它upgrade,讓它變得更逼真。
German WWII 虎王
有多逼真呢?!首先,遙控坦克裡面有電子裝置、有喇叭。遙控坦克電源打開時,會發出坦克發動引擎的聲音。坦克可以直走、左右轉、原地360度轉,坦克走的越快,它內部的喇叭就會發出引擎高速旋轉的聲音。砲塔左右轉時可以聽到真正實車砲塔轉動的聲音、炮管上下調整時也可以聽到真正實車炮管上下的聲音。而這些聲音效果,都是去博物館錄製原來戰車的聲音。像我有一個二次大戰德軍的虎王戰車模型,全世界現在只剩下一輛虎王戰車可以動,於是廠商就到那個博物館,把真正虎王各個的聲音錄下來,所以我們今天玩的虎王遙控坦克,完全就是那個聲音。此外,砲管前方內部裝設一個大的flash light,開砲時flash light會閃一下,同時可以聽到發砲聲;為了模擬開砲時的後座力,一個小馬達會將整根炮管很快的往後縮一下,再慢慢的回復到原來的位置,另外一個馬達會將整個模型坦克往後動一下。機關槍也一樣,槍口內有一個小的flash light,開機槍時flash light會不停的閃,同時可以聽到機槍聲。遙控坦克的迷彩也有學問:比如說,德軍重裝505營的營徽和重裝501營的營徽不一樣;重裝503營1943年在東線作戰時的迷彩和1944年在西線時的迷彩又完全不同。
除了自己玩之外,還可以透過紅外線發射、接收器和朋友的遙控坦克對戰:紅外線接收器接收到敵方坦克發出的紅外線,內部的電子裝置就會down grade / slow down自己戰車的Performance;輕型戰車收到紅外線三次,內部的電子裝置就會shut down這輛戰車;重型戰車要收到紅外線九次才會陣亡。
人生忙碌又辛苦,總是要慰勞自己一下
這就是我的主要嗜好。兩千年回台灣工作至今,有機會還是會回德州去打鹿,只是大多是聖誕節那段時間回去(deer season的尾端),這時候笨鹿都被打光了,剩下聰明的鹿,也不太好打。(笑)
在山上打鹿的時光,和在平地的都會生活完全不同。以前我和同伴是週五晚上入山,周日才下山。打鹿時,我們各打各的區域,除了晚上在工寮喝酒聊天,其餘打獵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觸目所及,不見人影,只見飛鳥和松鼠在野地亂竄,完全讓人沉浸在大自然裡,感覺非常寧靜美好,所以說打鹿雖然辛苦,還是讓人流連忘返。
回台灣玩遙控坦克,比較熱鬧,可以交交朋友,現在還有網站分享很多相關知識。
一個人有個嗜好,比較健康,不但生活比較有趣,也可以紓解工作壓力。工作壓力大、精神煩悶的時候,可先把工作暫時放一邊,玩玩嗜好,對精神與心理上的調適,幫助很大。人生這麼忙碌、這麼辛苦,總是要慰勞自己一下。
- May 18 Wed 2011 20:17
在德州山林間的獵鹿好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