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本於陶聲洋防癌基金會 http://www.sydao.org.tw/cure/cancer_18.html
http://ntuh.mc.ntu.edu.tw/obgy/CD/Gyn/Gyn_003.html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是原發於婦女停經後之一種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隨年齡而增加,雌激素(亦稱動情素)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原因,任何使雌激素增多的因素是形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根據美國1996年之統計,全美國每年有三萬四千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三千人因此病而死亡,有百分之二至三之婦女在其一生中患有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可以發生在生育年齡後的任何一個年齡層,但比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在統計上只有5%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發生率在45歲以後明顯地升高,在55到69歲之間達到最高點,隨後又降低;平均年齡大約是61歲左右。

病因及其危險因子

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在年輕或更年期時曾經有使用單一的動情素Estrogen或自身有增加動情素的因子,因而使子宮內膜增生逐漸轉變成子宮內膜癌的,但亦有少數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與動情素無關,多見於高齡停經後,身體瘦小型,在美國多見於亞洲人或黑人。

形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

1.未有生育婦女
2.不孕或月經不順者
3.停經年齡延後者(大於52歲)
4.肥胖之婦女
5.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增高者如多囊性卵巢,特殊性卵巢瘤
6.停經婦女單一使用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HRT者。在停經後的婦女如果只補充雌性激素,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 4 到8 倍,而且危險性隨著劑量以及使用時間增加而升高,如果加上黃體素則可以降低這個危險性。同樣地,使用複合型口服避孕藥比單一型有較低的危險性。另外,一些會產生大量雌性激素的疾病,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minizing ovarian tumors 等也都是危險因子。
7.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它可能增加2.8 倍的危險性。
8. 使用抗癌藥物Tamoxifen者

一般症狀

1.陰道出血:90%子宮內膜癌患者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5%無症狀,無特異症狀,只在例行婦科檢查中發現。停經前異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量異常多有大量血塊並合併有前述危險因子之患者。更年期及停經後之出血,尤其是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之情況下,若有陰道出血應立即查其原因,有10%之婦女在停經後出血是子宮內膜癌。

2.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

3.腹痛、子宮積膿、貧血等

4.體重無故減輕多見於後期患者

子宮內膜癌的篩檢

目前並無有效而明確的篩檢法則,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在含有危險因子的病人亦無其敏感性與特殊性。惟近幾年來超音波檢查的進步,尤其是陰道式超音波檢查或許是將來可採行之篩選工具。

診  斷

子宮內膜切片或D&C(子宮頸口擴張及括除術)可達90-98%之正確診斷。

子宮頸抹片檢查:
主要目的是為子宮頸癌的篩檢,對子宮內膜癌的發覺率不高,很多人誤認只要作抹片為陰性,而認為無其他婦女癌症,因而延誤診斷。

若有異常出血先作陰道超音波檢查,再作子宮內膜切片:
因陰道超音波很容易看到子宮內膜之厚薄及異常,若內膜增厚到一定程度,立即採子宮內膜切片既方便又正確而合於經濟原則。

子宮內視鏡檢查:
因費用較高,而且不普遍,通常保留在特殊情況下才使用,如切片檢查為陰性,仍然出血者,無法用一般方法取得標本者,子宮鏡是檢查子宮內膜瘜肉及子宮內膜肌瘤的好方法。

血清中CA125之檢測:
若增加太多則顯示內膜癌轉移到子宮體外,可作將來手術治療之參考。

臨床分類

根據1971年FIGO(國際婦產科協會)之臨床分類如下:
零 期:內膜癌只局限於子宮內膜部份。
一 期:內膜癌侵襲只限於子宮體。
    1a:子宮內腔長度為八公分或八公分以下。
    1b:子宮內腔長度為八公分以上。
二 期:內膜癌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但未穿越子宮體。
三 期:癌侵襲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骨盆腔。
四 期:癌侵犯已越過骨盆腔或到膀胱、直腸之粘膜。
    1a:骨盆腔附近器官。
    1b:傳到遠處器官。

治  療

基本原則是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其方法不外乎:

外科手術切除:
若是零期或一期早期,將子宮體及子宮頸,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即可。 若一期後期或二期以上,除了上述手術外尚須附帶切除骨盆腔淋巴腺。

放射線治療:
對於因內科嚴重疾病或過於肥胖病患,或內膜癌後期的病人無法行手術治療者。

放射線及手術聯合療法:
若腫瘤過大,用放射線治療隨即作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後再加放射線治療,主要是希望 (一) 減少陰道的復發。(二) 減少骨盆腔淋巴轉移。

化學療法:
使用黃體素或化學抗癌藥物往往用於復發或已轉移的患者。

對於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依其侵犯程度,愈後情況,復發可能性以及病人身體狀況,對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療原則。

對於Stage I 的病人手術和放射線治療都是可行的辦法。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許可,手術治療應該是比較適當的方法;統計上,單用手術治療的五年存活率大約在87% 左右,而單用放射線治療大約是 69% 。放射線治療通常用在不適宜開刀的病人或是用在輔助性的治療上;在手術前先進行放射線治療,可以使子宮外的小腫瘤消失,或減少手術過程中癌細胞播散的危險性。至於是否需要術後的放射線治療,則由癌細胞在子宮的擴散情況、侵入子宮肌層的深度、是否有腹膜後淋巴結、卵巢及輸卵管、或腹腔內的子宮外擴散來評估。

以效果來說,大多數的人都同意放射線治療只能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並不會提高存活率。如果術前的內膜採樣發現癌細胞分化很好( grade 1 ) ,子宮內膜癌擴散出去的機會很小,只做全子宮及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應該就足夠了。在手術中要注意的是打開腹腔後要先採取 peritoneal fluid 或做 washing cytology 之後再開始切除子宮。另外要先用兩隻 clamps 夾住子宮體和兩側輸卵管之間,一方面可以作為子宮的 tracing,同時可以避免在手術過程中因擠壓子宮而造成癌細胞的擴散。

拿下來的標本要立刻切開,最好能做冷凍病理切片以確定是否有侵入子宮肌層。如果癌細胞已侵入子宮肌層的外三分之一,要作骨盆腔淋巴結的切除。如果腹膜細胞學檢查或淋巴結中發現有癌細胞存在,術後一定要再作其它的輔助性治療如荷爾蒙或放射線治療。由於grade 2 及grade 3 的子宮內膜癌有比較高的淋巴結轉移的機會,所以手術時一定要摘除主動脈旁及骨盆腔淋巴結,如果是預後較差的細胞型態一般也要摘除淋巴結。

而這一類病人術後是否要作放射線治療取決於病理結果;如果grade 2 的癌細胞已侵入子宮肌層的中間三分之一或更多或是grade 3 的癌細胞開始有子宮肌層侵入時,通常都需要接受整個骨盆腔的放射線照射,如果淋巴結沒有癌細胞存在,只要由陰道作局部的放射線治療即可。對於那些只侵入內三分之一的 grade 2或局限於子宮內膜的 grade 3 tumors ,通常也只要由陰道作局部的放射線治療就足夠了。如果卵巢輸卵管有癌細胞侵入,那已是 stage III 的 tumor,需要接受整個骨盆腔的放射治療。

由於 Stage II 子宮內膜癌的癌細胞已侵入子宮頸,它和子宮頸癌有相似的擴散方式,根除性子宮切除加上摘除骨盆腔淋巴結可以達到 65 - 75% 左右的五年存活率。如果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則術後一定要加上放射線治療。如果癌細胞分化良好 (grade 1),特別是侵入子宮肌層不超過三分之一時,不需要再作放射線治療。

另一個治療的 protocol 是先給一次 4500 cGy 的放射線治療,4 - 6 週以後再作全子宮及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以及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大約有 70.6% 的病人可以存活下來。如果病人可以承受手術的話,切除子宮可以改善愈後及存活率,但是病人無法承受手術時,只作放射線治療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五年存活率大約可以達到 40 - 42% 左右。

Stage III 的子宮內膜癌並不多見,大約只佔 7% 左右,它包括開始就已經發現陰道或 parametrium 已有轉移,以及 Stage I或II 的病人開刀以後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卵巢、輸卵管、陰道、 parametrium 或是骨盆腔淋巴結。對這一類的病人的治療原則仍是儘可能地切除癌細胞,包括全子宮及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以及變大的淋巴結摘除,術後再加上 4000 到 5000 cGy 的放射線治療,五年存活率大約可以達到 16 - 27% 左右。如果只是卵巢、輸卵管的轉移 (Stage IIIa) 五年存活率甚至可以達到 60%左右。

Stage IV 的病人大約只佔 3% 左右,且大部份都超出骨盆腔以外,最常見的是肺部的轉移。在治療上,如果可能的話,子宮切除可以達到局部控制的目的;再加上放射線治療或荷爾蒙治療,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對年輕婦女的良好分化癌之治療: 子宮內膜癌很少發生於30歲以下的婦女, 她們通常合併有多囊性卵巢(PCOD)徵候群。大約90﹪是良好分化的,並且只限於子宮內膜。如果病人想生育,而病灶的分化良好,可以試用2個月的黃體素 (megace口服,160-320mg/day)。如果重覆刮除沒有見到癌細胞,則保守性治療可以繼續下去。如有癌細胞繼續存在或不想生育,則應作子宮切除術。如果病灶不是分化良好時,應按照標準治療方法來處理。

子宮內膜癌復發大多數發生在診斷後的三年內,有90% 發生在五年內。以位置來看,有一半的復發發生在骨盆腔及陰道;骨盆腔以外的復發則以肺部、上腹部、骨骼比較常見。對於局部復發可以用放射線治療,對於擴散型的復發則要靠荷爾蒙或化學治療。

合成的黃體素類製劑 常被用在治療 advanced 及復發的子宮內膜癌。依各家統計,大約有 10 - 30% 的病人會有反應,可以延長存活時間。在有反應的病人中,絕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黃體素受體活性,而沒有反應的病人則幾乎沒有黃體素受體活性。分化良好的癌細胞具有較強的黃體素受體活性,對黃體素類製劑也有比較強的反應。目前常用的製劑包括 17α-hydroxyprogesterone、medroxyprogesterone 和 megesterol acetate。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以 tamoxifen、 danazol 等 anti-estrogenic agents 來治療子宮內膜癌。

化學治療對於子宮內膜癌的效果並不好,目前常使用的是包含 cisplatin, doxo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或 5-fluorouracil 的 protocol。也有人再加上hormone therapy,其效果仍有待評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EP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