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 “花非花,雾非雾”,到底是什么?
白居易的诗句,以简单明瞭,老太婆都能懂,而名闻天下;
可是,偏偏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费人疑猜的文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描写的是什么呢?
要想,破解这个谜团,让我们从 logic 下手。
诗人不是,都是 romantic 的吗?
当然。
但是,诗人的 romantic 应该是 logic 的升华;
要不然,无病呻吟的呓语,岂不都成了,传世的篇章了吗?
首先,“花非花,雾非雾“;
所以,白居易描写的东西,像花不是花,像雾不是雾;
如果,是一点也不像花,一点也不像雾,
就不必说 “花非花,雾非雾“了。
所以,这个东西,有 “花” 的特征,有 “雾” 的特征。
那么,它一定是白颜色的;因为,白色是 “花” 和 “雾” 的共同颜色。(A)
而且,这个东西的形状,一定是不规则的,是成朵,成堆,成团的。(B)
再来,“夜半来,天明去”;
所以,白居易描写的东西,是会自动出现,自动消失的;
而且,是后半夜出现,天亮前消失。(C)
最后,“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所以,白居易描写的东西,是短暂的,令人珍惜的。(D)
而且,它也像 “梦” 和 “云” 是留不住的。(E)
综合(A),(B),(C),(D),(E);
答案,就很明显了:“霜”。
“霜” 是白色的;合乎(A)。
“霜” 的整体形状是不规则,附着在深秋的,屋外院里的,花木叢上,
花木叢是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合乎(B)。
“霜” 是后半夜出现;合乎(C)。
“霜” 为深秋的,槁黄的花木叢,带来了难得的晶莹透剔,
当然令人珍惜;合乎(D)。
“霜” 是留不住的,白居易的时代,还没有电冰箱呢;合乎(E)。
谜底是揭开了;
可是,- - - - - - - - -
**Hank
当下一次,厨房里的电冰箱,要除霜的时候,就不要,再抱怨了;
在白居易的时代, “霜” 可是,求之而不可得,的呢!!!
- Jun 22 Tue 2010 01:40
花非花,雾非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