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星雲禪話》裡有這麼一段開釋: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人稱「趙州古佛」。凡人有所問,他經常不從正面回答,總讓人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體會。
有一次,有位信徒前來拜訪,因為沒有準備供養的禮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說:「我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反問說:「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呢?」
趙州禪師隨即說:「既然沒有東西放下來,你就帶著回去好了。」
信徒更加迷惑:「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呢?」
「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趙州答。
信徒滿腹狐疑,自語著說:「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回去呢?」
趙州禪師這時才指示說:「你不缺少的東西,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信徒仍然不解,趙州禪師只得無可奈何地說:「我雖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佛性。說你沒有佛性,但你並不欠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沒有佛性呢?還是不缺少佛性呢?」
信徒至此才稍有契悟。”

“禪門的人生觀就像提皮箱一樣,有時要提得起,有時要放得下。當得提起時要提起,當得放下時要放下。沒有禪慧的人生,當提起時不提起,當放下時不放下,甚至當放下時反而提起,當提起時反而放下。
眾生顛倒愚痴,不明事理,假如生活裡有一些禪機,心地有一些禪味,就不會顛倒了。”

************************小弟的拙見

在佛教的教導裡,特別是禪宗,認識“空”“無”的觀念是非常重大的課題。當這一位信徒提到:「我空手而來!」大師抓住機會,給大家上這麼一課。

所以大師對這位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要聽清楚,大師並非像世俗人一樣勢利眼的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回去吧!」或者也像世俗人一樣禮貌上說說:「不用客氣!不用客氣!」那也沒什麼好記載的了。

其實大師的“那就請放下來吧!”是“不用在意”,“不用掛心”的另一種說法。不管有沒有禮物,都請放下來,大師不會在意。如果這位信徒回答:「是!」大師或許會接著問他:「有何事相求?」

信徒沒有悟力,心裡還掛礙著沒帶禮品的歉疚,也就是大師要他放下的掛礙與歉疚。所以他的反問:「你要我放下什麼呢?」這就觸到了大師不耐煩的痛處,「既然沒有東西放下來,你就帶著回去好了。」趙州禪師答。大師的思考是跳躍式的,他的絲絲不悅反映在他的不加思考的回答裡。你不願放下你的掛礙,我也沒辦法;可憐的信徒,他只是缺乏悟性,並非故意惹大師生氣。「帶什麼回去呢?」「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趙州更是有氣沒氣的回答。

可憐的信徒真是拜錯門,問錯師,越問越糊塗,只好自己問自己:「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回去呢?」

大師這時才覺得自己太沒有耐性了,但是對於下駟之才,禪宗的一步登天的頓悟完全派不上用場。但是他還是用很有玄機的口吻開釋他:「你不缺少的東西,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信徒仍然不解,這句玄之又玄的話我也聽不懂,兩個關鍵語就是“不缺少”和“沒有”。

這時大師無奈的搖頭說:「我雖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佛性。說你沒有佛性,但你並不欠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沒有佛性呢?還是不缺少佛性呢?」

可憐的信徒茫然的望著大師點點頭,好像有點似懂非懂的,但是依我看來他真是走錯了門,能幫他忙的是淨土宗而非禪宗。

佛教主張人皆有佛性,也主張人皆有可能成佛。所以大師所謂的“不缺少”就是本質所有的;所謂的“沒有”就是表現不出來的,也就是活不出來的。所以原來摸不著頭腦的禪語就是「你本質所有的東西,就是你表現不出來的東西;你活不出來的東西,卻是你本性就有的東西。」為什麼會這樣?只因我執太深,把本性都給矇蔽了。所以這位悟性很低的信徒也有他該有的佛性,但是卻看不出他有一點佛性。

(另一則趙州公案: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云:無。問: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卻無?師云:為伊有業識在。)

提到“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我也很有感慨,因為明明沒有東西,為什麼那麼放不開,只要回答:「是。」或者:“Yes,sir."就得了。害得大師以為你真的缺少佛性!

至於我的解釋為什麼和星雲大師的開釋那麼不搭調,我也說不上來,因為這只是第一回合的接觸。

************************第二回合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說使人生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小弟的拙見

住世時,也就是活在世上的時候。

在這個公案裡,黑指婆羅門的問題在於沒有大智慧,手上的花瓶也非任何的執著或業障,只是必須兩手空空時,才知道佛陀要他放下的是另有所指。若不是有所執著的,要放下都很容易。如果因為喜好真理,又凡事認真以赴,結果很不幸的功名,事業,金錢都豐湧而來;因為功名,事業,金錢都不是原來所追求的目標,所以需要放下時,就如同黑指婆羅門的兩個花瓶一樣,因為是身外物,所以放得非常乾脆利落。如果金錢財富是自己一輩子的追求,你要拔他一毛以利天下,那簡直是要他的老命,難也!

佛陀提到放下六根、六塵和六識。我見識淺薄,未知佛陀是否教導世人要提起什麼?

聖嚴法師提到:
一、提不起也放不下(一)提不起意志和毅力,放不下成功和失敗(二)提不起信心和願心,放不下貪心和瞋心
二、應當提得起也要放得下(一)要把去惡行善的心提起,要把爭名奪利的心放下(二)要把成己成人的心提起,要把成敗得失的心放下(三)要把眾人的幸福提起,要把自我的成就放下
三、禪修的立場(一)放下散亂的心,提起專注的心(二)放下專注的心,提起統一的心(三)放下統一心,提起自在心(四)徹底放下,從頭提起(五)放鬆身心,提起正念
四、提放自在(一)因果循環的信念必須提起,因緣聚散的現實必須放下(二)因有慈悲心,所以提得起;因有智慧心,故能放得下(三)因果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當提即提,當放即放(四)眾生的業報不可思議,諸佛的悲智不可思議——提放自在


**大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TUEP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