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症需要看醫生嗎?
轉自聯合新聞網【撰文/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 Nov 18 Sun 2007 12:01
飛蚊症
- Oct 31 Wed 2007 03:04
小城故事多
我們夫妻倆從小都在中國的大城市長大;到了美國,反而多數時間住在小城鎮裏。我們越來越喜歡小鎮裏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基本上夜不閉户,從不鎖車這種和平環境。不知道這種情况還能持續多久。我覺得它和這裏基督徒、保守派、共和黨的比例高,教會多、政府小有關。我們很珍惜享受,也努力維持這種平安,願意通過主動的善意和鄰舍建立朋友關系。今年我們家梨樹大豐收;摘了好幾箱,根本吃不了、也存不住。我們就一袋袋送給鄰舍和孩子們的同學。我們未養孩子的時候養過狗。那時就已經發現誇奬別人的狗和孩子可愛(cute)是贏得友誼的最容易的辦法。當然這得是説實話。對我們而言,幾乎没有哪個狗和孩子不可愛。最近小城及附近出了幾件事,讓我們深思。
(一)Melanie的故事:文化影響社會
- Oct 19 Fri 2007 21:41
Model Abstraction 抽取模式
我在電腦應用領域工作了二十五年,主要在設計應用程式,解決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石油工業界許多領域裡所面臨或發展的問題;這是我的飯碗。我也涉足存貨,客戶,銷售,會計的商業應用程式修改與設計,只因為朋友有難,拔刀相助。所以從天上到地下,工業界和商業界之間各色各樣的問題,我必須用電腦來解決,讓人們來應用。
早期和初級的電腦應用程式經常是量身訂做的。如果你到西裝店去量身訂做西服,你會被狠狠的敲一把,但你總會覺得很划得來。現在的電腦應用程式如果還是量身訂做的,如果不是應景的(用一次就丟了),就是粗製濫造,要不就是programmer的素質有問題。
- Oct 18 Thu 2007 22:15
與妻訣別書 ** 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捨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 Oct 18 Thu 2007 05:28
生命的意義
九月十五日(六)班上十一位同學及眷屬,利用午後的半天到台北縣三峽鎮的滿月圓森林遊樂區郊遊(感謝伯修兄將照片放到部落格相簿中與大家分享). 原本期望午後的豔陽,能讓我們這群常處都市中的人,享受到那森林中滿佈的芬多精及瀑布前水花濺起的陰離子,沒想到當天卻是秋高氣爽的陰涼天;同行的台生嫂誇讚說真是個郊遊爬山的好天氣!...唉! 對我們這群遠從台北新竹趕來的大夥兒來說真不知是幸運? 還是沒福氣?
人生是不是也有許多相同的情況呢? 得與失,幸與不幸有時還真的難以定義,是不是呢?
- Oct 16 Tue 2007 09:17
姓名、外號、綽號與筆名
姓名是父母或長輩或相命仙仔取的;有人長大以後,認為自己的名字取得不好(有少數確實不雅),再給自己一個名字──也有在很不得已的環境下連姓都給改了──而且大多數是去請有名聲的相命仙仔取的,認為這樣就可以改運。
我對自己的姓名十分滿意,一輩子也努力去塑造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形像;在小學轉初中那個階段,對革命先烈們特別有熱血感情和崇拜,女先烈就屬秋瑾,男的就是我們福建同鄉的林覺民、林尹民和林文。當年我們憤慨暢談國事時,你們或許有人聽過我的臆語:「如果我們活在當年,黃花崗七十四烈士裡一定有張X希和林X銘(請參看相簿裡的革命夥伴)…」 特別是在國文課裡念到林覺民的《與妻絕別書》;我是堅持不死背書的,但那時可是連血帶肉和著淚水一起吞下肚的,雖然那時沒有老婆也沒有對象,但我總覺得我可以寫得更轟轟烈烈,委婉斷腸,多賺大家一把眼淚。寫了半天到底要說些什麼?我是說我的姓名是足夠擠上革命先烈榜的,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可以先通知我。
- Oct 10 Wed 2007 02:16
英英美代子
剛剛把多拖了半年的2006年的所得稅報表給完成了,我這樣做已經有17年了,主要是讓在IRS(美國的聯邦稅捐處)上班的人在下半年還有點事做,如果IRS的主管覺得他底下的人都是英英美代子或宮本美代子的話,我想你大概可以猜得出來,他們還有什麼好事可以幹。
星期日早上,在教會的主日學裡(我是老師)提到莊佩璋那篇有關在美國買東西,用過了再拿去退的現象;我提到如果這樣做的話,每天都可以穿最新流行的衣服,穿過了再拿去退還,又省了洗衣服的費用。大家聽了都笑翻了,七嘴八舌搶著分享他們所知道的這種現象。我告訴你們,不要以為只有祖國同胞在幹這種事,老黑、老墨、老白、男女老幼通通有,只不過做這種事的人還是極少數,要不然商家早就不幹了,他們做生意不是講信任不信任,而是經過一番精打細算後,確定還是這樣做比較划算,因為喜歡被尊重的顧客的人數遠大於奧客的人數。反之,只能退出這個區域,或者改成貨物出門概不退還的店規。
- Oct 07 Sun 2007 03:09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轉載中國時報)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轉載中國時報)
獨立評論 莊佩璋 2006. 01 .18
- Oct 05 Fri 2007 16:51
生活雜記(七)被非刻意錯誤解讀的實驗結果
人體血液的pH值通常在7.35-7.45之間,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是嚴重病理現象。
老林的舉例”我手邊有一篇1933年4月1日一家美國的醫學院的研究報告標題“食物裡的酸鹼灰燼對人體酸鹼性的影響”,這篇針對酸鹼灰燼的食物對人體酸鹼體質影響的實驗報告,在為期40天的實驗過程,詳細紀錄了每個小組成員的尿液,血漿的pH值,血漿裡Bicarbonate的濃度變化,也包括了短暫反應的觀察紀錄。偏食過量的酸鹼灰燼的食物對尿液造成酸或鹼的偏移,但是對血液的pH值可沒造成超出正常值的變化。最近三十年來醫學界發現食物裡的酸鹼灰燼對骨質流失症狀確實有影響”首先它是愚人節出的報告.其次它的內容”對血液的pH值可沒造成超出正常值的變化”已經隱含了人體有自動調節血液的pH值在7.35-7.45的正常值之間.但是其後所言”最近三十年來醫學界發現食物裡的酸鹼灰燼對骨質流失症狀確實有影響”卻是說明當人體血液的pH值長期需要被調整到正常值時.身體的某些部位就要付出代價了.我的副甲狀腺亢奮我認為就是我長期吃偏酸性食物過多. 副甲狀腺長期要分泌腺素以便從骨頭裡吸取鈣質來調整血液的pH值而來的.我也有骨質疏鬆症.
我的立論基礎在於那逝去的一(大唐雙龍傳裡的道法).天地中自然的法則:有果必有因.有得到的必然就有付出.我們的身體經過億萬劫的進化.各個器官的交互影響.豈是發展不久的正統專科醫生所能完全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只重統計數據不顧傳統傳承的人.
- Sep 28 Fri 2007 19:19
所謂酸鹼性食物對體質的影響
人類對於食物長期的體驗觀察,早就察覺怎樣的飲食配合對我們身體有益,知道怎樣去吃對我們身體好,但是無法提供其中的道理,所以經常不能滿足某些人的追根究底的好奇心。
食用過蘆筍兩三個小時後去上小號,我發現我的尿其臭無比,聞起來有很重的類似燒過硫磺或塑膠的怪味(還差個味覺報告,希望志工們提供)。我很好奇,一直想辦法去追根究底。
- Sep 28 Fri 2007 14:46
生活雜記{六}目前一切正常
三個月一次的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一切正常.包括CEA指數1.43(
- Sep 25 Tue 2007 01:32
家有玫瑰,我是園丁 (**老林轉播)
結婚二十周年紀念日,不能携家出遊,就給妻子買了一打紅玫瑰,好像十幾年前去机場接她時的情景重現。因為倒時差睡不着覺,我决定下筆寫這篇思考已久的文字。這篇文章裡有三個形像和比喻。
(一)家有玫瑰,妻是園丁
- Sep 24 Mon 2007 00:08
個人的追求:一名基督徒 (六)
請原諒老林爆炸式的疲勞轟炸,如果有人認為作者的看法與經歷與你距離太遠的話,那是我的錯。如果你認為對你有所助益的話,多少也減輕了老林把東西塞進別人嘴巴的內咎。這一篇文章並非同一系列的,但正好是作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情,使各位有如看立體電影的感覺。 *** 老林
我們上高中和大學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時代,而我們那時的年齡正是在一個理想時代。所以我們樂觀却不虚妄、現實却不拜金、愛藝術却不前衛、愛生活却不瘋狂、愛國却不搞民族主義、愛真理却不自以為知道。我还不至於作一個只會厚古薄今的“老邦菜”,但是時代的改變的確讓我們多了許多富足,少了許多清純。所以回顧一下那時的追求也許可以讓我們今天潔淨一下自己的内心。我覺得我們那時所追求的其實是真理与愛、自由与邊界、個人与群体、还有自我与無限的平衡。
- Sep 23 Sun 2007 06:18
重生与重塑:一名基督徒(五)
(五)重生与重塑
回家和復學之後,慶幸餘生,也回想起我与上帝的關係。以前我把神當成是一個概念或只是一些性質和規則;而實際上(接近位格之間inter-personal)的交往就是我的三次禱告。每次我都滿俗氣地祈求我所需要的、却把不能保證兌現的東西作為交易;答應把信心回報給神,好像那是一種貨幣。神對我是好的、良善的和信實的,每一次都給了我所需要的;我却總是找理由,(至少是前两次)試圖否認神的credit(應得之分)。我一向以為誠信(honesty)和信實(faithfulness)是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如今發現自己言而無信,就開始對自己覺得不太好意思。
- Sep 23 Sun 2007 05:57
擠壓与破碎:一名基督徒(四)
(四)擠壓与破碎
人的位格性(Personhood)主要有三個方面,理智、情感和意志。我的理智轉變是容易的,只需一些新知識,加上一個自由辯論的環境,花了半年時間。我的情感轉變難一些,需要很多的消化、琢磨、冲擊和回響,花了一年時間。我的意志轉變更難,花更長的時間,需要有更大的强度。一個人若不被破碎,就不能被重塑,尤其是像我這樣驕傲、自以為客觀、冷静、能掌管生命的人。我遇到了三個事件,超過自己的控制範圍,只能尋求更高力量的帮助。於是我作了三次功利性的禱告,就是上帝如果你給我什麼,我就还你什麼…。
- Sep 23 Sun 2007 05:27
思考与開啟:一名基督徒(三)
(三)思考与開啟
如果說我的理性轉變没有讓我成為一名基督徒,因為這一切都似乎仍是頭腦中的智力遊戲;那麼我接下來的情感轉變則幾乎讓我成為一名基督徒。你會喜歡什麼是因為它和你已經愛的事物相聯繫。當時我心所愛的是中國、中華民族和中國改革的前途。雖然一位英國作家說過:“愛國主義是無賴的最後堡壘”,我还要說“愛國是高尚思想的第一步”,因為它讓人尋求自我以上更大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