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雜感 (110)
- May 18 Wed 2011 20:17
在德州山林間的獵鹿好手
- May 17 Tue 2011 03:40
滅鼠記

去年2010花了$45買了一個捕鼠籠子,一口氣在後院裡逮了17隻,總算是很划得來。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松鼠尾巴的毛做甩釣竿的假魚鉤餌,今年我或許可以割下松鼠尾巴來論打賣。諸位如果看到沒有尾巴的松鼠,大概就知道我對每樣事都是挺認真幹的。
- May 15 Sun 2011 20:51
教導聖經 vs. 聖經教導
你們在文章裡經常看到我提及在主日學裡開課,或在小組查經裡和弟兄姊妹們分享;你們不免會詫異:「到底他在教導和分享什麼?他什麼時候當上了牧師?」我鄭重的回答你們:「我不是牧師。我在教導和分享聖經的教導。」
我在台南一中高三上物理課的時候,教我們的是一位師大物理系畢業,剛服完預官役的眼高手低的老師。第一堂課教了20分鐘以後,要我們把課本收起來,發下考卷,給我們一個下馬威的平常考。在暑假的時候,我買了一套上下兩冊,建國補習班出版的“PSSC新物理大全”,早已把裡面的題目全滾了兩三遍。一看到老師的兩道計算大題目(一題20分),把要問的答案裡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全給弄反了,所以一點都不需要計算,最小值就是0,最大值就是無窮大。等下一堂課,考券發回來,我被打了兩個大X,其他認真計算,給了相反答案的反而給分了。等我理直氣壯的花了20分鐘把老師和同學都教懂了以後,老師說:「就算你也對,這下子好了吧!」
- Feb 23 Wed 2011 22:28
「和而不同」「和而求同」
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實在是,故弄玄虛。
解密,蔡英文的,八字啞謎;是很容易的。
- Jan 01 Sat 2011 00:11
一群最成功的業餘股民們的十大秘密
- Nov 11 Thu 2010 02:26
夜禱
主啊!又是一個淺眠的夜晚,因著祢的話語的陪伴,我得以安然入睡。但是祢的靈,那在大白天裡使我們欣喜,歡樂的靈,又一再的把我從睡夢中,從祢的懷抱中帶回到今世的現實。
早已過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歲,或許是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懷。在大伙兒的歡笑中總是無法開懷。「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在第一步踏上這條路的時刻,早有了心理準備。不管這路多崎嶇難找,主啊!我絕不為此向祢抱怨。但是想到這群歡笑無憂的弟兄姊妹們的當兒,也令我想起當年母親如何的割捨不下一群年幼的子女。或許當年祢的靈也是這樣的激勵摩西,驅使他將為奴的以色列子民帶到應許之地。
- Nov 04 Thu 2010 22:35
愛唱歌,會唱歌,唱得好
- Oct 14 Thu 2010 22:38
一個理想的股票玩家

每一次人們問我:「你在玩股票?」我總是很嚴肅的正視他們:「你以為買賣股票是好玩的?」我要他們想一想我日常花錢的態度,或是告訴他們,我來美國30年,只去過一次Las Vegas,也只賭輸了$5。沒錯,我是每天都在買賣股票,這是一種生意business,股票是我的貨物,我是很認真的在做買進賣出的生意,不是在玩。
- Sep 20 Mon 2010 21:46
一代人
今天讀了王文華在聯合新聞網裡寫的《向下開的櫻花/9》。 是一篇生活雜感,從一齣電影說起,隨著思流,想到哪裡也寫到哪裡的一篇短文。作者足足小我們18歲,出生於我們大一那年,他不像我們念理工出身的,也不是任職科技業的;但是他對生活的感觸,對生命的反省,思想的起伏,跟我們這群人是如此的相似;一代的時距,難道會沒有產生足夠大的差異嗎?
《向下開的櫻花/9》【聯合報╱王文華】
- Jul 24 Sat 2010 19:59
Believing is Seeing信了才能體驗
- Jul 16 Fri 2010 21:43
肖像
- Jun 24 Thu 2010 04:05
自信與粗心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有關長庚醫院醫師開錯刀烏龍事件, 真的心有戚戚焉. 幸好這算是一點遺憾而已. 前幾天才從美美三重網看到一篇轉載的作品文章"自信與粗心", 正提醒自己一定要時時刻刻牢記那位機師與父親的終生遺憾。 際此長庚事件之時, 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或許是美事一樁.
- May 26 Wed 2010 03:35
馬撒永眠黃泉下
豪勇七鼠輩續集
你知道這一隻面目猙獰,臭味難聞的大獸叫什麼?我以為是中國的菓子狸,結果不是,菓子狸的尾巴像松鼠毛茸茸的。這獸的尾巴很長,像老鼠尾巴,但是表面很像蛇皮。我想牠可能是老美所謂的possum,我不知道怎麼拼字到網路上查詢對照,直到幾天前問了小姨子才有辦法查到,結果遠東梁實秋字典給了一個中文字典都查不到的字,左邊是“鼠”右邊是“兒”,還有其他的字典叫負鼠,其實是指澳洲的浣熊,和美國的possum是天南地北。在常用美語裡有play possum假死,不要被牠騙了。
- Apr 04 Sun 2010 06:02
我也笑不出來
【前言】
我們的老友以前改行在美國的高中當中文教師,後來因為當地有志學中文的學生人數太少,開不成班,所以準備再繼續改行。這是我的理解。
- Jan 28 Thu 2010 22:12
搬家
昨天在部落格裡,有人問:「在你的生命裡,到底是移民美國衝擊大,或心態行為改變的影響大?」依我而言,當年與老婆,各自辭掉不錯的工作,抱著一歲的女兒飄洋過海,一切從零開始,衝擊確實是很大。一下子三十年過去了,在記憶裡已經把它當成是又一次搬家,僅此而已。
經常有人稱讚我的記性很好;一個不喜歡背書、記數字的人怎麼會記得那麼多的往事?我所記得的事經常和其他的事情有所牽連,像唸書時的學校、同學、當時的流行歌曲、小說、電影還有當時住在哪裡。我知道我們每十年搬一次家,我的生命軸線的刻劃就是十歲、二十歲、三十歲…每搬一次家就是一個刻劃在時間的流裡。
- Jan 01 Fri 2010 05:41
同一伙人─Folk
我最近對英文folk這個字很有興趣。它是起源於德語的volk這個字,狹義的用法主要在講民族、種族,類似people或race的用法,廣義的就是指有同一特性的一群人。在使用上像folk custom叫民俗,folk dance 叫土風舞,folk song 民歌,folk tale 民間故事,folk religion 民間宗教等等。還有一些傾向於極端的像“民粹”這種字眼恐怕也跟它脫不了關係。
所謂同一伙人folk的形成的主要動力在於異中求同,像地緣關係就可以搞個南部人、北部人、外省人、山東人、老廣、…等等;像血緣關係就可以稱漢人、閩南人、客家人、…等等。只要找個任何可以異中求同的理由,像上述的同鄉、我們這個部落格背景的同校、同班,或者“同是天涯淪落人”,或者“同是被欺壓的那一群”就形成了一個有特性的一伙人,一個folk.